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6的文章

以色列創新者常常將「the idea is…」(這個點子是這樣的…) 掛在嘴邊

[周傳久]以色列比美國更有威力的新思維 Posted by 客座投稿 • 六月 2, 2015 • 名家專欄 , 服務設計 • Add Comment 擔任公視獨立特派員記者,讓我有機會走訪世界多國,探索各國解決各項問題的好方法,最近剛從以色列製作系列創新故事,這是第三次到以色列做類似目的出訪,我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創新者常常將「the idea is…」(這個點子是這樣的…) 掛在嘴邊。 從紙牌動腦玩具說起 在出國前有一位以色列朋友送我一種擺在桌上的紙牌動腦玩具,玩法是把不同卡片的圓圈圖案和圓點圖案重疊套成完整的圓。我請懂希伯來文的人幫我解釋。協助者不但翻譯,在解說時一直用”the idea is”,讓我印象深刻。她說紙牌the idea is玩的人要同時看全局,而不是聚焦一兩張,不然你就不能很快找到解答。換言之,練習頭腦整合思考,一次看全局,加速找出配對符號而勝出。 (圖一:以色列駐台大使向作者解說如何使用遊戲卡片) 我從她不斷強調「the idea is」回想起過去幾次在以色列,還真的好幾次他們解釋創新背後都用這個說法。於是第三度去以色列就特別留意還有誰講這個詞,果不其然,又多次在不同場合聽到這個說法。似乎真的許多亮眼的創新都有這種思維色彩。接下來舉幾個例子: 軍方朋友告訴我, 以色列許多重要發明不一定都是來自學者的研究與論文。他們也不會因為自己年輕或者別人懷疑你的領域不同而質疑你,然後就會自卑或裹足不前,什麼想法都去做、去試試看、不限制自己的思考就對了。 以色列買了許多美國的武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被原廠同意把戰鬥機上電腦系統換成自己研發系統的國家。以色列軍人告訴我,「美國人發展武器彈是我們把它用得更有威力,因為面對敵情,the idea is …,對於掌握的武器如何用,the idea is ….」,似乎這句話帶領以色列更加強大。 溝通常常是致命錯誤的關鍵 兩位二十六歲的年輕軍人發展出鐵穹飛彈防禦系統。發明者最早在聊天時覺得「the idea is 如果面對不斷入侵的火箭,若能有一套攔截子彈的天網…」也許可以找新的方法。以色列空軍素質世界有名,有位戰鬥機飛行官因為教座艙資源管裡執行戰術任務不斷用到模擬機,想到溝通常常是致命錯誤的關鍵,後來轉而將模擬機的知識轉用到醫學中心,降低醫療語照顧服務錯誤的模擬設施。現在是一個有31間教室可以模擬戰場、天災

微軟可能將不再是唯一使用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的科技公司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1020001196-260412 微軟可能將不再是唯一使用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的科技公司,因為台灣電腦大廠華碩(ASUS)執行長施崇棠接受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訪問時說,考慮以微軟HoloLens為雛型,打造華碩版的擴增實境眼鏡。 不過施崇棠未透露更多細節,對於華碩有意研發擴增實境眼鏡,微軟執行副總裁梅爾森(Terry Myerson)說,施崇棠僅表示「仍在評估」。HoloLens是一種擴增實境裝置,即經由透視型鏡片,把虛擬圖像3D立體呈現在現實環境中。 另外,微軟計畫在2016年發行軟體開發者使用的HoloLens,一支售價3000美元(約台幣9萬元),至於何時發售較便宜的平民使用版HoloLens,梅爾森則開玩笑說:「當我的小孩對HoloLens愛不釋手時,就是上市的時候了。」

【洪士灝 v.s 蘇文鈺】真正的資訊教育不在學寫程式,關鍵在學用電腦解決問題

全文出處: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1/04/how-to-image-programming-edu/ 摘要: 學生學會如何解答問題,但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 蘇:前文所說,資訊科學有兩個重要的觀念要建立,也就是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與 algorithmic thinking。這些是思維,沒有針對哪一個領域,哪一個應用,或是哪一門學科。資訊的東西往往只是個工具,希望能用來解決諸多事物,本身不是主角,通常只有在資訊系裏才會把資訊技術本身的發展當作主角。前面說過,許多資訊系學生在還沒有念完大二就對資訊失去興趣,之所以願意留下來繼續念,看的不過就是畢業後工作好找,這是蠻悲哀的。 當學生學一樣東西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只是被要求把工具來來去去弄得很熟,還會產生興趣的學生比例是很少的。 洪:如果每個人都搶著要當主角,覺得主角最厲害,無視於配角的存在和價值,那麼這會是什麼樣的社會?台灣過度重視「人比人」這件事,凡事都要比,從小比到大,所以很難建立所謂的職人文化,很少願意有人十年磨一劍,做某項技術的專家。真正的專家不多,但唬人的專家到處都是,今天早上有位教授說到某個單位,最擅長「用 PowerPoint 做研究」,拿政府經費,這是社會文化的議題。 蘇:這讓我想起自己當年學習如何解微分方程的往事。解微分方程有很多方法,在工程數學裡,老師一一教我們這些方法,我為了考試,必須每種方法都熟練, 卻不知道最重要的其實是,「微分方程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的這個問題。我之所以勉力學習只不過是為了不要落在我的同班同學之後太遠,這個不知所以的理由。 洪:蘇老師您總是拿這個我大一不及格的微積分來講…當時我不及格,原因是有一大堆的積分表要背誦,老師總是找些難題來為難電機系的學生,而我並不認同那樣的教法。我大四重修時,跟地理系的學生一起修,老師將比較多的應用面,我認為是比較好的教法。工程數學也是如此,有老師多講些應用面,讓學生知道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有的老師則喜歡談理論,我個人比較喜歡前者,而在當前電腦可以自動解決很多微積分和工程數學的時代, 我認為了解概念和用途,遠比把算法背得滾瓜爛熟來得重要。 蘇:我想,若是大一新生就可以讓他們知道,學習資訊技術可以解決哪些有趣的問題,那麼一定可以有更大比例的學生在未來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