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

從"數位口碑經濟時代"到"網路影集Mr.Bartender" 的感想

這是我最從圖書館借的一本書" 數位口碑經濟時代 ",目前只看了前四章節,分享一點閱讀心得: 數位資料很難刪除,就像灰塵一樣,總會留下足跡 ,就算你已經在雲端刪除確認,也不能保證雲端某處依舊保存著,所以無論是錯誤的資訊、別人惡意的資訊,隱私等,未來可能都會造成影響,作者建議需要 用"大量的正向資訊"來蓋過上述的負向資訊 ,使電腦演算法忽略這些負面的影響。所以這是一個資訊戰,針對電腦的演算法來因應各種狀態,這是與過往類比時代很大的不同。 所以網路上的各種資訊,就成為口碑經濟的依據,作者建議要將愈 成為口碑的資訊給"量化"與"關鍵字"表示 ,例如:增加營業額20%,擔任"採購""配送"的管理職,方便電腦搜尋與分析等,如此才能有效建立起各項的口碑指標(社會指標、工作分數、道德分數)等。 而且 網路上的生活與真實的生活會越來越一致 ,同事、同學、朋友等都會留下各種關於你的資訊,習性與價值觀等都會被電腦分析與蒐集,所以筆者建議要注意這項,不要輕易留下負面的資訊、習慣等, 聖經上說:"隱藏的事情沒有不顯現的"應該是很好的比喻 ,而且有時候自己都不記得的情況下,電腦與攝影機都記錄著。 數位招牌成為數位履歷,要能持續呈現自己的專業與優勢,才能提高能見度 ,因為數位的搜尋功能太強大,而人的時間與處理事情太多,越來越會朝向人機合作,由AI分析與篩選後,才由人腦判斷,所以一定要先能通過AI這一關;也有越來越多人利用YOUTUBE提高知名度,或工程師新創公司有口碑後,被大公司買下提高價值等,所以數位行銷應該是未來每個人需要有的常識與能力! 這讓我想到最近看的微短片,Mr.Bartender (http://mrbartender.selfpick-inc.com/),第三季中提到的劇情,小歌手在部落客與專業錄音師的支持下,逐漸打開知名度,但最後仍遭到VC的質疑與批評,這剛好可以反思一下,兩端的立場與想法,到底是數位時代的小確幸作祟? 還是已無快樂的現實主義者的迷惘?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一)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2612 這幾篇文章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二)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三)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四)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五)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六) 台灣的未來:從硬體轉到軟體,從專利轉到著作權 (七) 本文作者:陳歆 博士 (Dr. Robert H. Chen) 密歇根大學空間物理學博士、史丹佛大學雷達天文學後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法學院法學博士,美國加州執業律師、美國專利暨商標局註冊律師、曾任職美國律師事務所,在臺灣曾任職宏碁電腦、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台積電、奇美電子、日月光,以及國立臺灣、清華、和交通大學的兼任教授。現在是財團法人資策會和工研院的專案顧問。

MMOT_105年海外研習成果發表會_論文與簡報檔

http://www.mmot.org.tw:8080/mmot/all_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