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2014台北平安歡樂節 宣傳影片

2014台北平安歡樂節 宣傳影片 2014/08/02(六)@大直美麗華\植福路 17:00~21:00 歡迎邀請大家參加歐! (摸彩、免費飲料、魔術、音樂會、園遊會、按摩....) http://t.co/7u4JribKSl 來自 @YouTube — David Sun 孫大衛 (@davidiedu) 2014 7月 23日 這是大約花了8小時才後製完成的影片,除了插圖是由邱董事長親自操刀以外,其餘構圖、運鏡、照片、節奏性、音效、音樂,都由本人親自完成,而且是用NB,在29度的高溫下一天完成的。 果然很累!  第一:剪接一定要耐心夠。 第二:有冷氣比較好。 第三:配樂很重要,一般人都忽略了(我最後才找一陣子就放棄了)。 第四:時間一定要充分,兩三種版本來選擇比較好!

TED_張美露: 如何作出艱難選擇

張美露: 如何作出艱難選擇 #TED : http://t.co/Ps06Wvsfh6 有一點悶,但講者非常理性闡述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你要自己順著內心,勇敢決定要的生活,不是理性的選擇大於,小於或等於,而是自己想要的。如此是為自己活,非為別人。簡單,基本,重要卻常要被提醒的事! — David Sun 孫大衛 (@davidiedu) 2014 7月 23日

以行動化進行溝通、以大數據進行創新--首爾市資訊長兼助理市長金景瑞專訪

以行動化進行溝通、以大數據進行創新--首爾市資訊長兼助理市長金景瑞專訪(上) http://t.co/9uzEys2oEQ 這是一個很好的應用案例,在不影響個資的狀況下,對市民分眾統計化的服務,值得擁有Big Data的團體效法! — David Sun 孫大衛 (@davidiedu) 2014 7月 19日 這是專訪的下集。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3077

如何以使用者經驗設計開發產品吸引群眾投資 1,800 萬!_好團隊,佩服!

The Bradley Watch:如何以使用者經驗設計開發產品吸引群眾投資 1,800 萬! http://t.co/KCwue61QK9 — David Sun 孫大衛 (@davidiedu) 2014 7月 10日 【這是一個產品研發與創新,而後成功推出產品的典範,很值得學習! 好的研發是需要用心與快速塑模來修正與驗證的,但往往企業過於急躁,研發人員的只在乎功能面,缺少市場面、行銷面、使用者心理層面、社會文化或環境等因素,造成產品製作出來後,產品經理人無力回天,行銷與業務都受損,最後是公司的損失與大家都抱怨,互相責怪! 台灣的產品不僅要再功能、造型上專注,更要平衡於各領域的考量,產品或服務能在市場上銷售成功,一定是各方面都很周全的計畫,並且執行團隊很到位。加油!】 David Sun

實務與學理_杜書伍

實務與學理 作者:杜書伍  (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理論缺實務,不切實際;   實務缺理論,漏洞百出 。   當一個人經過五年、十年的工作歷練,累積了不少的實務經驗後, 逐漸建立了相當的成果,並也相應建立了自信。不過, 緊接著會看到, 雖然經驗持續在增長, 但是能力與處理事物的品質與周延度,卻提升緩慢、原地打轉 。   其實, 到此階段他的做事方式是全憑經驗,個案處斷、見招拆招 ; 但他卻沈迷於既有的成果,自滿而自信的以為已達能力的頂級。 等到許久不見升職,怪罪主管怪罪公司不予認可,而憤憤不平。 這就是 陷入光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但是過程中不注重學理理論協助梳理;當負責事物趨於複雜化, 或環境變化劇烈時,就會逐漸呈現捉襟見肘、漏洞百出的窘境 。   理論就是一個架構完整而邏輯清晰的思維判斷系統, 當實務經驗給人 提升到某一水準後,必需透由理論的梳理,才能層次清晰、 條理分明;並有助於決策判斷精準合理、前後一致, 少有併發症與後遺症,甚至可推演與補足原先所不知道的缺失 。這也 才是真正 能力層次的提升 。   具有豐富實務經驗者,如果鄙視理論、認為其不切實際,並且自滿、 自大而不願學習,將陷入能力層次無法提升的窘境。反之, 學有專精擁有全套的知識學理架構的人, 若是忽視累積實務經驗的重要,就會陷入空想而不切實際。    因此,實務與學理一樣重要,是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 一點想法: 【我想謙虛且不斷學習是很重要的態度,很多知識經過三到五年後就需要更新,一招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多人才、產品或公司更新的速度真的很迅速(速食文化)。 另外,創新是將舊有拋棄,但人類是累積經驗的動物,如此才能建構模式、安全感等(例如:成人學習理論)。 Q1:但要如何擁有創新的思維呢?天分嗎?特質嗎?後天可以學習嗎?環境呢?很多理論與著書。 Q2:另一個問題?上述理論或著書何者比較正確?如何判斷呢?如何驗證呢? Q3:時間是一個判斷的方式嗎?是經典或時代趨勢? Q4:典範與業師是可靠的嗎?為何有時不靈? 上述問題需要知識工作者可以深思一下,我也沒有標準答案,我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