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4的文章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真相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427 太棒了,有教無類,孔子就是這樣說的呀! 學習本來就要自主與快樂,才會進入長期記憶,並且要實用化,立即幫助自己與別人! 非正式學習佔70以上,正式學習機會少,為何只拘泥正式學習呢?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呢?古人是如何累積以及擁有智慧的呢? 有時候從歷史可以刺激你的想法,人類的文明是慢慢累積的,那智慧的源頭呢? 那就是造物主!

觸控螢幕退燒,實體按鍵回歸!「重新按鍵化」研究大受歡迎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19428-touch-screen-physical-buttons 不要為了科技而科技,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設計,所以要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高齡化社會也需要針對高齡化的使用者來設計,字體需要放大,操作要簡便,可以參考一種叫做 通用設計 ,七大原則如下: 1.公平使用:任何人都可安心安全的使用。 2.彈性使用:可依據個人能力,選擇使用方法,提供足夠之使用彈性。 3.簡易及直覺使用:憑直覺就可了解如何使用。 4.明顯的資訊:考慮個人不同之感官能力,提供正確、必須且易懂之資訊。 5.容許錯誤:容許操作錯誤,誤用亦不致引起危險或損壞。 6.省力:可以極小的力量操作減少身體的負擔。 7.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提供容易到達之途徑及足夠之操作空間。

避免歷史重演,哈拉瑞新書《連結》籲放慢AI發展腳步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6276 哈拉瑞指出,人工智慧是人類史上第一個能自行做決策與產生想法的科技,也是連結人類的資訊網路中, 首次出現的非人類成員 。這將對資訊網路及其支持的社會體系帶來重大變革。 他描述, 人們無法在最基本的事實上達成共識,無法傾聽對方 。即使在生活品質良好的國家,人們也被仇恨與憤怒籠罩。 社會有適應新技術的能力,例如台灣就是一個適應了新資訊技術的民主社會的正面實例。 但 人類需要時間來學習、試錯 ,哈拉瑞擔心的是在今日的AI競賽中,人類社會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如此一來,後果可能相當慘烈。

Google前執行長批「台灣軟體一團糟!」軟硬失衡2大關鍵:生態系、專業分工不明確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0475/taiwanese-professionals-in-silicon-valley 有一點同意,因為軟體的開發變數太多,且要求項目與使用者太過密切,必須跨領域的專業訓練,總之投入的人才比例少於硬體的應該是真的!虛心檢討看看吧!

新世代溝通的藝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9300824 溝通就是一種藝術,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代表關係與思考方式的不同,包含雙方的默契或認知度皆有不同。 新世代與舊世代的溝通、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差異等,往往有很多不同,這都是很正常會發生的,但重要的是,能彼此敞開心,體諒對方與你的不同,更多的耐心等,這應該是很重要的溝通原則。參考看看!

Google老董:大模型3新方向,不必再認真學Python?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5126 每個領域都能以LLM打造出人類的第二大腦,將決策外包給人工智慧執行。從加長版的上下文窗口,再到NLP技術的提升,讓文字轉行動得以實現, 所以關鍵在 決策, 到底分析後 誰 能夠下決定,很顯然的就是人,你必須要學習判斷,他會告訴你成功的機率,但最後你必須負擔責任。 另一個有趣的是,你必須要很明確清楚的表達你的意圖,把重要關鍵的資訊交給AI,如果你給錯誤的指導方向,AI就可能分析錯誤,造成最後你的決策品質有誤。 這是這就是我常說的input,process, output三項流程的重要性! 參考看看。

無智慧手機的存在可行性!

花2萬5千元買「無智慧手機」?Z世代掀數位排毒風潮 https://ynews.page.link/TkEsg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不必擔心個資外露,數位足跡被揭露! 隱私無價,如果它能自由變換,或成為便宜的第二支手機,我會考慮了!

AI可以幫你創新嗎?

https://edge.aif.tw/foreign-view-company-innovate/ 上述文章增是關於AI的創新議題,閱畢後是本人粗淺一些想法: AI真的能創新嗎? AI的整合,可以提供創新者很多的刺激,因為他把過去的案例集大成,整理給你,當你閱讀完畢之後,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或想法,所以很多專家說AI是一個很適合與你討論的對象,讓你在這個問題上有較全面性的分析,但最後的創新與結論需要你自己決定,因為最後的失敗風險是你要負責任的,絕對不會是AI!對吧!

「慢生產力」歐美職場正流行

【換日線管理】「慢生產力」歐美職場正流行 https://ynews.page.link/9Spt5 快思慢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2486 可以參考,或許你會有更多的想法! 智者言:慢慢來比較快! 彼得杜拉克也有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建議與忠告,因為時間與體力有限,要投資在寶貴的地方,才能累積經驗!

AI應用在餐飲業的案例 天下雜誌 IKEA減少50%食物浪費

AI 智慧應用在餐飲服務業的案例,這是世界的趨勢。 每日即將報廢食物,在台灣的餐飲業者可以用大數據,快速送給需要的民眾或機構,藉由上述的概念,整合台灣的優勢,例如快速的物流、良善的心、勤勞樸實、地窄、資訊強國等優勢,發揮綜效,再將軟體多語化,調整適合全球各地的餐飲業者與相關單位。 這需要跨界合作努力,非營利機構或政府單位可以整合努力。